您的位置:书仙窝 > 历史军事 > 大争之世章节目录 > 第250章 兵贵神速

第250章 兵贵神速

大争之世作者:月关 2018-10-28 13:19
    第25o章兵贵神

    湖水被风吹着,泛起阵阵波澜,湖边的芦苇渐渐失去绿色,被风一吹,出一阵哗啦啦的响声。这个季节不是农忙季节,靠地吃饭的百姓们在这个时候大多比较闲逸,可今年不同,他们有许多事情可做。

    青壮们去伐木、造船,赚些外快养家,还有人则去为正在建设的海盐场工作。湖边有些老弱妇孺,则在那里编织着鱼网。一张大网用纲绳系在两棵大树之间,有五六个老人正在同心协力地编织着网眼,他们虽然年迈,但是手法娴熟,干这种活儿,一个棒小伙儿也未必有他们的度。

    一个头扎布巾、身穿葛布短袍的大汉也在他们之间,独臂提着一根竹竿,同两个老人配合着编织一张大网,并且高声谈笑着。

    “是啊,我已经察探过了,自五湖到咱们这南武湖,由北东向,有很宽的河道下来,中间只前部分地方有些淤塞,只要清理一下,就能方便船只通行。从咱们这南武湖再往西北折回去,到了望虞河口,距大江就极近了,大概还差着两三里地就能直接进入大江。把那里的河道挖开之后,从咱们这儿,靠着一条船,就能西往都城姑苏,北去大江,然后可以溯江而上去荆楚、又或者向东入大海,还可以直接过江进入东夷、陈国、宋国、鲁国……

    所以咱们这儿办的盐场所产的食盐、待大船巨网建成后,出海船队所捕来的鱼虾,是不愁卖不出去的。至时候自会有许多商贾上门收购的,几位老人家啊,这两年天下不靖,到处缺粮啊,到那时咱们的鱼虾食盐,还能卖个好价钱,看着吧,用不了两年功夫。咱们这儿就能家家户户富得流油啊。”

    “哎呀,那敢情好,那敢情好,承大将军吉言啦。”几个老人听的开心,眼角的鱼尾纹都笑得堆了起来。

    一位二十上下的青年士子带着两个小吏走过来,擦擦脸上地汗水。上前向那葛袍大汉拱手道:“下官石湛见过上将

    原来这葛袍大汉就是驻守南武城的吴国上将军梁虎子,他回头看了一眼,问道:“唔,新来的农户安置好了?”

    石湛喜滋滋地道:“是,新来到此地的农户十一家,共三十九口人,已让军士们帮着他们盖了房屋,划置了荒地供他们耕种。此时正是农闲时节,正好及时开荒。其中有几家的青壮劳力被下官安排到了盐场、船场做事。依下官看。照百姓汇聚的度,到明年夏初,一座新城就能起来了。”

    这石湛是宋人。一个破落贵族,虽然学了四术六艺,拥有一身学识,但家道衰落,求仕无门,不但前程无望,而且在他家乡还颇受一户靠着经商渐渐富有起来地人家欺凌,听说吴国广招士子,便携家人来到了吴国。

    经庆忌亲自考察予以录用。把他派到了梁虎子手下。如今在南武城东十里。新划定了一片区域。住户正在不断增加。随着规模地扩大。已经定编为县。命名为北武县。他到此处后。便成了北武县地县丞。主管当地民政。如今吴国但凡从荒芜之地上新建地行政区域。概不分封建邑。是一概设县立郡地。

    石县丞答完了。说道:“上将军召下官来。不知有何事吩咐?”

    梁虎子把竹竿交给一位织网地老人。转身走到面前。同他并肩而行。说道:“北武县随着人口增加。已渐成气候。光靠县令和你县丞大人。已经有些忙不开了。朝中今日又派来五位新录用地士子。两个是吴人。其余三个来自楚国、陈国和蔡国。我从里边挑了两个人给你。其中一个擅理财。可去你县任个库啬夫(主管钱帛杂物支储)。另一个做县司寇。北武是新城。人口来自不同地地方。许多人方言口音过重。与别人交谈都嫌吃力。有些游手好闲惯了。本就是些好勇斗狠地痞子。须得早早有人管束。以免生起是非。”

    石湛正觉事务越来越多。有些分身乏术。一听给他派来两个得力助手。不禁喜出望外。梁虎子笑道:“走。咱们回城。我带你去见见他们。然后把你地人领走。”

    南武地区目前没有主管民政地牧守官员。所以梁虎子暂时兼理民政和军务。他到了南武城后。便大刀阔斧地练兵拓荒、造船织网。努力把他率领地吴军打造成一支亦军亦农地水师队伍。

    吴国内6交通多从江河而行。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因此舟师地位十分重要。梁虎子到达南武城后。挑选了几处合适停泊地地方建造码头、船坞。在湖泊上训练水师。。

    民政上,鼓励百姓开荒种地,多植稻、黍、麦、豆各种作物,鼓励他们行船捕鱼,靠水吃饭。范蠡主政之后,又授意他在沿海地区圈地制盐,开盐场,圈建渔场、牧场。这些盐政、民政、渔政、军政等方面的事务都由梁虎子负责,把他忙得焦头烂额。

    好在庆忌也知道他不擅民政,而南武城原本又是一座主要用于军事目的的城池,此地民政官员力量极为薄弱,因此6续给他派来了一些民政官儿,都是从吴国士族和其他诸国赶来投效的士子中提拔起来的年轻人。

    这个时代的人家族观念甚重,他们重视家族展和个人前程,为了家族的延续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但是国家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个居住地地概念而已,此外与他并无什么重大干系。若是一国世袭的公卿,因为家族和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兴亡休戚相关,那还好些,普通人就要淡漠的多了。

    对那些祖上曾经辉煌,如今已经从大贵族沦落到士族,家族地位不断下降,而又自觉有些本事,只是没有受到重用的人,更是极易流动。这就有点象二十一世纪的人在公司里面任职,前程无望又不甘堕落时,跳个槽而已。

    这样的人一旦投奔吴国。自然都想有一番作为,他们大多是年轻人,敢想敢干,精力充沛,一腔热血,又大多颇具学识才干。对吴国这个基层人才严重匮乏的国家来说,是一股极难得地新鲜血液。

    随着民政官儿6续增加,梁虎子肩上的担子才渐渐轻了下来。他带着北武县丞赶回城去,介绍了分配给他地两名官员,然后由他领回北武走马上任。石湛前脚刚走,便有一骑飞至,送来了吴王召见的紧急军令。

    梁虎子不知姑苏出了什么事,心中有些吃惊,急忙把事情向属下交办一番。然后便随信使快马轻骑赶回姑苏。

    到了姑苏城他才知道齐鲁即将议和,吴国如不迅行动,便将失去占据东夷的最佳时机。庆忌命他立即率军北上,制造吴军驻扎于东夷的事实,一旦齐鲁议和成功,鲁军退出东夷地区,立即添补鲁军势力留下的空白。

    由于东夷与吴国议盟的事尚属机密,此次出兵便另找了个理由:东夷匪患与展跖匪军常常南下袭扰边境,掳夺民财,此次出兵是清剿匪患,以靖边疆。

    梁虎子慨然领命。英淘已经从姑苏城防军和附近卫城驻军中,给他挑选了许多战阵经验丰富地老兵,组成了一支枕戈待地精锐力量,梁虎子风尘未洗,便赶去接收军队。这支军队中有许多梁虎子带过地老兵,他们现如今都是两司马以上职阶的军官,所以这支军队虽是刚刚组建,梁虎子照样能如臂使指,令行禁止。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文种管着吴国地钱粮,梁虎子急于出兵,点收了军队,马上便亲自赶去向文种催要粮草,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