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历史军事 > 大争之世章节目录 > 第292章 大鹏敛翼候风云

第292章 大鹏敛翼候风云(2/2)

大争之世作者:月关 2018-10-28 13:19
侯。与中原诸侯同气连枝。算是宗周嫡系。不过吴国偏居东南。几百年来与中原诸侯没什么往来。风俗习惯都已被当地人同化了。再加上前些年吴国国力一直不上台面。因此在中原诸侯眼中。吴国一直是落后野蛮的地方。

    试想在后世声讯如此达的年代。还有大部分民众对别的国家一知半解。何况是那个时代呢。庆忌这番造势。成功地隐藏了自己的实力。把借着晋国内乱吸引了中原诸侯地注意。从而迅在东南展开扩张行动的锋芒隐藏了起来。

    在当时的年代。成为天下霸主便是诸侯们最大的理想。不能成为天下霸主。也要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不必向霸主朝贡、或者受到霸主礼遇和敬重的强大诸侯。这便是各国君主们的念头。因此。没有人怀疑庆忌的用心。庆忌的举动反而惹来了两个人的愤愤不平。

    一个是东夷女王嬴蝉儿。昔日地成碧夫人;另一个则是卫国君夫人南子。不希望自己的男人光采夺目。成为诸侯中最耀眼的一颗政治明星。可是庆忌……

    不知就里的南子私下派人给他送来一封密信。信中还生怕伤了他的自尊似的。很是委婉地绕了一大圈儿。最后才提出卫国可以帮助他解决一部分路费、车马费、服装费……。希望庆忌能带领一支看起来光鲜强大的军队赴黄池之会。成就他中兴吴国之愿。

    庆忌看罢南子字迹娟秀的密信。笑吟吟地提起笔来。在一张素绢上只写了八个大字:“但得一人。余愿足矣”。

    只这八个字。不知把那爱情路上饱受坎坷的中原第一美人儿南子哄得有多开心。只是八个字。她欢喜的看了半宿。然后亲手把那密信蜡封了。藏在一支空心玉簪里。整日戴在青丝秀之间。再也不舍得丢开半步。

    成碧同样不知道庆忌地真正目的所在。她还以为庆忌自知目前仍不具备称霸的条件。所以不想把钱花在这些无谓的方面。在她看来。展示强大的国力。绝不是无谓之举。它可以在这次会盟之后。迅扩大庆忌在诸侯间的影响。所以便慷慨地提出由东夷国向宗主国朝贡的方式。由她来提供这笔费用。

    成碧当初在鲁国时铺设地商圈。在弟弟成了吴国大夫后进一步扩张开来。而且在诸侯之战中大战争财。财力较之当初还要雄厚一倍。要拿出这些钱来自然不难。

    成碧与南子不同。南子对他地情感庆忌绝不怀疑。但是如果她知道庆忌怀有吞并天下诸国。建立一统天下的志向。尽管庆忌地布局设计。其结果已在几代以后。出于对宋卫的感情。她的心中难免还是有些芥蒂。而成碧则不然。是以庆忌给她回复的书信便要坦诚的多。庆忌给她的回信比南子多了一字。只有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霸”。

    高筑墙、广积粮好理解。吴国向南已经吞掉了越国。向北势力遍及东夷。向西北吞掉了陈国。向西兼并了潜山以东的所有土地。这样一来。后方已无腹心之患。淮泗江汉尽皆纳入吴国版图。进可窥视中原。经营天下;退可闭关锁钥。称霸东南。地理条件已经打好。但是一口气吞下这么大的疆域。要彻底消化吸收。同化居民、稳固统治。绝不是短时间便能办到的事。这件事不解决。便像是踩着一块舢板过江。看起来轻快。用不了多大风浪就能把他倾覆。

    何况吴国内政虽有一班贤臣精心打理。变法改革。但是要见成效。也非一年两年之功。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储备;吴国的仗打的太频繁了。扩张的领土尚未见利益。原来的积蓄已消耗将尽。此时应该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但是缓称霸则大可玩味。吴国现在还没有称霸诸侯地实力。庆忌不说成碧也明白。因此他这个缓称霸绝不是指这一次地诸侯会盟。那么他是指什么时候?如果有朝一日吴国有能力称霸了。庆忌却仍不想做这个天下霸主。那么他想要什么呢?

    庆忌并没有想到。他这封信竟让成碧心中为了一个念头犹豫挣扎。如此绞尽脑汁……

    东夷女王嬴蝉儿的寝宫里也是整整半宿灯火未熄。侍卫女官玄鸟经过女王寝宫时。偶然看到她坐在灯下。端详着一封密信久久不语……

    越往北行。天气越冷。清晨刚刚起行。漫天大雪又起。庆忌放下车帘。在暖炉烘得暖洋洋的王车中倚着软绵绵的锦衾拿起一卷管仲所著的简书仔细地看了起来。

    到了中午时分。雪停了。庆忌掀起轿帘。一阵清爽地风扑面而来。庆忌不由精神一振。起身走出车厢。站在车辕上舒展了一下身子。只见遍地白雪。绵延直至天际。大军踏着积雪。抖擞精神。在雪原上行进着。

    “阿仇。距黄池还有多远?”

    阿仇一提马缰。向他靠近了些。高声答道:“大王。还有一个多时辰就到了。”

    “嗯!”庆忌点点头。微一扭头。忽见无垠的雪原上有一条黑线正向这里蠕动。与此同时。负责警戒的游骑一边向这里狂驰。一边舞动手中的黑旗。

    庆忌看见旗语。知道也是赴会的诸侯队伍。不禁好奇地笑道:“不知是哪一路诸侯到了。雪中相逢。也算缘份。”

    片刻功夫。游骑赶到近前。抱拳禀道:“启禀大王。秦国国君地队伍到了。”

    “哦?”庆忌还没见过这位大舅哥。连忙吩咐道:“暂且停下。候一候秦公。”

    过了一阵儿。那支队伍行到面前。双方游骑斥侯互相通报了消息。对方的中军车队便向竖着吴国龙凤大旗的中军靠拢过来。车驾到了跟前。轿帘一掀。里边走出一个弁服男子。一出车子。便立在车上大笑道:“前方可是吴王车驾?”

    这男子身材魁梧。三十多岁。一身黑色弁服。下衣用大红的围裳。腰系茅菟草染的绛色韦末韦后。赤红的脸膛。说的虽是周天下通用的官方语言。不过还是带着点儿关中的方言味道。与季嬴口音十分相似。

    庆忌一听大感亲切。站在车上大笑道:“这位便是秦公了?幸会幸会。在下便是庆忌。见过秦公阁下。”

    那男子一听。一提袍裾便跳下车来。踏得积雪“吱吱”作响地走过来。庆忌一见忙也跃下车去。两人走到近前。四只大手握在一起哈哈大笑。

    “难得难得。若非齐侯召开诸侯大会。你我还没有机会见上这一面哩。”秦公大笑说罢。压低嗓音道:“我那妹子可好?”庆忌笑道:“王后一切安好。”

    秦公松了口气道:“那就好。那就好。我就说嘛。成了妇人总会懂事一些的。我这妹子在秦国时。可是时不时闹地我的宫中鸡犬不宁。幸亏有你……啊……不是……。哈哈哈哈……”

    他目光四下一扫。说道:“难得你我在此相遇。可愿与嬴襄同车而行否?”

    “固所愿。不敢请耳!”两人相视一笑。携手登上秦公的座车。两军并作一路继续前行。二人在车中先叙了番亲戚之情。转而便谈起了此次黄池之会。

    秦公笑容敛起。问道:“吴王以为。此次黄池之会。谁可称天下霸主?”

    庆忌把玩着车窗帘上的垂苏。随意地道:“天下间不是早已风传。西北方立的五位诸侯要推举齐国为天下霸主么?不知秦公有何意见。可是有意争夺这霸主之位?”

    秦公嬴襄连忙摇手笑道:“秦国僻居西陲。素不为中原诸侯所重。岂敢问鼎天下霸主之位?齐国乃东方大国。自晋国分裂之后。若论实力。确也只有齐国当得起霸主之称。只是……齐国是东方北方诸侯之。如今又得中原诸侯拥戴。若齐国得了霸主之位。恐对我南方诸国不利啊。吴国近来北夺东夷。南灭越国。西与楚国争风。兵威赫赫。天下为之侧目。或可与齐国一较长短?”“哈哈。秦公过奖了。吴国是东南小国。如今纵有些声名。也是难以与齐国抗衡的。其实要说起来。我南方诸侯之中。还是楚国最为强大。只是……楚王难幼。难以服众啊……”

    嬴襄眉头一皱。说道:“秦吴路途遥远。黄池之会的日期又有些紧迫。所以彼此之间事先不曾互通声息。我原来便打算到了黄池之后再与大王商议一下的。还望大王能坦诚以待。鲁国是不会希望齐国称霸的。听说宋国争彭城失利。亦被迫与吴国议和结盟。如果大王有意与齐国争霸。秦国、楚国、东夷国是一定赞同的。嬴襄有把握说服郑国也站在我们一边。鲁国和宋国只要我们软硬兼施。至少也不会反对。那样地话吴国未必没有与齐国抗衡的力量。大王真的想放弃这样的好机会吗?”

    庆忌微微一笑。道:“天下霸主。诸侯之长。代天子号令礼乐。征伐诸侯。吴国实无此力。庆忌实无此心。不瞒秦公啊。吴国连番征战。国力大损。此番黄池之会。三军仪仗也凑之不齐。试想这样情形。吴国以何为恃去争天下霸主?”

    秦公顺着庆忌指向窗外的目光一看。果见吴军衣着破旧。甲胄灰败。吴人是南人。有些怕冷。所以身上穿的比较臃肿。外边再套上磨损破旧的甲胄。看来真是威风尽丧。再看吴人所用地兵器、旌旗、战车……。秦公不禁皱了皱眉。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啊。吴国国力还真是够衰弱地。

    可秦公虽无争霸野心。却也不希望从来不曾把秦国放在眼里的齐国成为天下霸主。他仔细想了想。说道:“各国诸侯正6续赶往黄池。大会之期还有三日。这三日中。各国诸侯必然联系友好。暗结同盟。待你我到了黄池安顿下来。与南方诸国商议一番再说。”

    庆忌见他劝自己出头争霸地念头仍未打消。便道:“也好。秦公记住。如果秦国有意争这霸主之位。吴国必然是站在秦国一边摇旗呐喊。全力的。”

    秦公干笑两声正想推脱。一位秦国将军匆匆赶到车驾前喷着满口白雾禀报道:“启禀国君。前方有两路诸侯争道。兵马冲突。以致双方车轮绞住动弹不得。阻住了咱们的去路。”

    “哦?”嬴襄一听眉飞色舞。立即欣然道:“竟有此事么。待寡人看看。”说完一掀轿帘。便迫不及待地冲了出去。

    庆忌一见满脸古怪。难怪这个大舅哥如此热衷劝自己争霸主。敢情……他喜欢看热闹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锁定。章节更多。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