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历史军事 > 宋朝探花郎章节目录 > 第一二三节 好多弹劾

第一二三节 好多弹劾(2/2)

宋朝探花郎作者:晨风天堂 2019-12-28 00:05
始的时候,汴梁朝堂之上已经接到了数份正式的公文,来自并州以为的各县。

    弹劾书如雪片一样入宫。

    早朝,光是弹劾刘安的公文就装了一箱。

    谏院肯定是刷了好几次牙,都把牙刷出血了,一副要咬死刘安的气势。

    皇帝呢。

    慢条斯理的翻看着一份又一份弹劾,很有耐心的听着谏台每个官员对刘安的弹劾。但是,赵昌言并没有上弹劾书,他只是默默的站在一旁。

    终于,最后一个开口弹劾的人说完了他的话。

    这个时候,已经是早朝开始之后一个半时辰了。

    皇帝放下了手上的公文,淡淡的说了一句:“不就是兵压大同嘛,辽人野心勃勃准备南下,难道说我大宋就只能等着辽人南下,而不作应对?”

    一句话。

    整个朝堂上所有的朝臣瞬间就明白了,刘安攻打大同是皇帝的意思。

    什么时候大宋出兵不需要朝堂商议了?

    什么时候,调动这么大规模的兵马,朝堂之上竟然无人知。

    曹利用站了出来:“官家,具代县县令上报,刘安号称百万大军攻打大同。”

    “是吗?朕怎么听说,是号称二百万呢?”皇帝语气之中带着不高兴。

    皇帝心说,这事朕都背锅了,你们还敢出来继续,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

    号称嘛。

    一百万、二百万只是一种说法,真实有多少才是重要的。

    可问题是,没有人知道真实的兵力有多少。

    王旦这时站了出来:“官家,臣有话说。”

    “王公请讲。”

    “昨夜,有船队经过汴梁后直下咸平,臣派人查问了。三千五百张马皮、二十船马骨,废弃的铜箭头、铜甲片七船,其余杂物。”

    王旦说完后看了谏台的人一眼,继续说道:“臣以为,北方有大胜。”

    曹利用追问:“王公,既有大胜,船队都回来了,为何军报没有送回来?”

    王旦思考怎么回答这话,因为出兵的事情他知道。

    寇准更直接,指着曹利用就骂上了:“军报送回来,让你指手划脚?”

    “寇相公,下官,下官不是……”

    寇准的威压让曹利用一哆嗦。

    刘承珪这时从侧面入内,给了一太监一张纸条,小太监赶紧给皇帝送了过去。

    皇帝扫了一眼,示意把纸条给寇准看。

    寇准接过一看,上面写着,汴梁北大河码头,二十万担粮食,五万匹麻布,一万绢,两千万钱正装船准备北上。运输的路线是云内州。

    云内州的位置在场的重臣都知道,大河东湾的位置。

    是大河河运最重要的一个码头。

    在北宋没有因为对抗北方挖开黄河河堤之前,黄河中段的运输还是有不错的发展的,从托克托镇到郑州这一段,除了山陕峡谷有几位不适合行船之后,大部分还是可以行船的。

    借助黄河水系,汾河、漳河等,可以靠船运把船直接开到云内、朔州、间接到大同。

    寇准看完纸条,双手递到了王旦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