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历史军事 > 大学士章节目录 > 第一百九十八章 君臣初见

第一百九十八章 君臣初见(2/2)

大学士作者:衣山尽 2018-10-01 09:59

    嘉靖皇帝依旧如正德一样住在西苑。

    只不过,西苑经过那场大火之后,豹房烧了好几间屋子,也不好再住人。于是,嘉靖就将办公地点搬到了玉熙宫。据孙淡所知,嘉靖这一搬过去,在位几十年都没挪过窝。于是,玉熙宫也就变成明帝国的决策中枢机构。

    轻车熟路,孙淡对西苑可是熟悉透了,以前正德在时不只来过多少次。如今,地方还是这个地方,正德却不在了。物是人非,换了人间,让知心中不觉有些感慨。

    进了玉熙宫精舍,就看到一个十五岁的帅气的年轻人身着道袍坐在明黄色的坐墩上。而白云观的王真人则侍立在一旁。

    这还是孙淡第一次见到嘉靖皇帝,忙道:“草民孙淡,拜见天子!”

    黄锦道:“不用大礼,陛下说了,孙先生布衣而卿相,只需站着说话就是了。”

    “谢陛下孙淡直起身来,平视过去。

    那嘉靖皇帝也抬起头深深地看了孙淡一眼,然后慢慢从坐墩上站起来:“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身居九五之高位,才知道做皇帝是天底下最闷最苦的事。孙卿,联等你许久了。”他“呼啦!”一声甩开道袍的袖子:“你们都退下吧,联同孙卿有要紧话说。”

    “是!”黄锦和王漓退了下去。

    这二人一走,屋中安静下来了。

    嘉靖只用眼睛专注地看着孙淡,却不说话。而孙淡也一脸坦然地回视过去,一时间,都没人说话,倒有些冷场。

    良久,嘉靖嘴角微微一翘,突然笑道:“孙先生的才名联闻名已久了。这些日子闷在宫里,把先生所的的文章。无论是诗词歌赋,时文八股。还是演义,戏剧段子都找来读了一遍。联没想到先生如此多才多艺,可谓百门精通啊!若不是靠着你的文章,联这两月在宫中还真要给闷死过去了。好在朝事已妥,可时常诏先生入宫说话

    “陛下抬爱小民不过是一普通士子。胡乱写了些东西,不算什么的。

    “先生谦虚了满意地看了一眼这个自己从来没见过面的智囊,从龙第一功臣。嘉靖非常满意。在黄锦口中。孙淡就是一个持才傲物的狂生。可今日一见。却并不是这样。

    孙淡的淡定从容让皇帝大生好感。又问了孙淡几个问题。孙淡也回答得无一不是妥帖适当。

    说了半天话,皇帝这才同孙淡熟悉起来。也渐渐地放开,!孙卿人说你是丹双国一直想诏你进宫问。联刚登基先应该做什么?”

    孙淡微微一笑:“不是应该先做什么,陛下应该问问你自己。如今最头疼什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随心而行,自然是水到渠成

    嘉靖以手扶额。笑道:“先生这席话大有道意,有些意思。联登基以来,一切都还顺利。就是觉得朝政有些混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理清。对了。还有一桩。如今国库空虚,办完武宗皇帝的葬礼和联的登基大典之后,联手头已经没钱了。听陆炳说。孙先生是理财好手。却不知有何好的法子?”

    孙淡也不回答。只问:。国家大政,自有内阁的宰相们打理。想必杨冉老他们也想出办法来了

    嘉靖微微颌,“杨辅昨天来联这里说,如今国库空虚,得开源节流。他建议联先整顿吏治,精简机构,为节省开支。”说到这里,他愤怒挥舞着衣袖:“联以前在安陆的时候还不知道国家的官员多成这样,总数已达到惊人的十二万之巨。依联和杨辅看来,裁撤三万人,只保留九万,也没什么影响。还有南京那里,还多出一个六部出来。那地方有必要保留那个机构吗,肯定有不少人是在那里混饭吃的。

    孙淡点头,说:“陛下所言极是,吏治的败坏,原因和表现有几个方每:一个是长期以来,官吏沉溺于安逸。习惯了不干事情;还有就是窥探缝隙,就是俗话说的通路子、走后门,还有就是沽名钓誉,不干实事。因此,陛下若想做一个千古明君,有所作为,必须从这些地方着手

    “对对对。就是这个道理。”嘉靖大觉得兴奋,年轻的脸上全是红光:“昨天杨辅也是这么说的,哈哈,看来你们二人都想到一起去了。孙淡,我果然没看错你,果真有宰辅之才啊”。

    孙淡得意之余。却摆摆头:“陛下,如今的大明财政混乱。就像一个病了多年的病人,身体已经能亏需,若急着下猛药,只怕经受不住。如今,陛下普登大宝,便要在朝廷的机构上大动拳脚,只怕不妥。”

    “怎么不妥了,你不也说要整顿吏治?。嘉靖奇怪地看着孙淡。

    孙淡:“吏治迟早是要整顿的,可不是现在。陛下刚登基两月,只怕连京城六品以上的官员都认不全,到时候裁谁,贬谁,陛下心中有数吗?。

    嘉靖一张脸顿时变得铁青起来,突然一把抓起案上的一柄玉如意就狠狠地摔在地上,摔得粉碎。怒啸一声:“可恶,联险些上了他们的当了。这朝政,联如今还是两眼一抹黑,就有人急吼吼地让联整顿吏治,这是让联做他们的刀子。去得罪人啊!一口气裁掉三万多官员。这些官吏的家人、门生、同年加一起何止百万。如此一来,岂不有上百万人视联如寇仇?

    杨廷和其人可懈,其心可诛!”

    孙淡心道:看来,这个嘉靖和历史上记载的完全一样,即是个聪明的君主,又是个心胸狭隘薄情寡义之人,情绪波动很大。

    他不动声色地说:“也不是不能整顿吏治,只不过时机不到。太早了些。”

    “对对对,是早了些,操切了些。”嘉靖连连说是,可他又有些恼火:“可不做这事,联还有什么事好做?。

    孙淡:“杨辅的想法是对的,整顿吏治势在必行,于国于民于君都有莫大好处。只不过,整顿吏治是手段,我想杨辅的想的也是改革朝政,想于陛下共度国库空虚这个难关。历来,改革都是从经济改革入手。杨辅却先整顿吏治。这是为什么呢?”

    皇帝问:“那是为什么呢?”

    孙淡:。杨辅强调的是针对官员和各部存在的问题,根本地来改变不良现状。比方说,上下姑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混混日子,内阁有什么公文下来就敷衍过去,等等。这些都必须扭转过来,必须做到令行禁止。那么,先要整顿吏治,后面的改革才能推行。可惜是的,辅大人的心太切,急了些。事先的准备工作也没做好,就充忙上奏,还弄错了顺序。他也是一番苦心,倒没有其他意思

    皇帝这才释然,这才道:“或许是联错怪了杨辅。那么,依你看来。先该如何做准备工作?”

    孙淡”回陛下的话,还是我先前所说的,要想改变财政上窘迫之状,不外开源节流四字。杨辅只想着节流,不没考虑过开源一事,是有些不太妥当他整理了一下思路:“依臣看来,自正德朝以来,政府入不敷出,年年亏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再这么下去,朝廷的根本大计就要受到动摇了。所以,必须先想办法开源。臣子有一个法子,可不加赋而上用足

    “快快讲来。”

    “清丈耕地,整理赋税,把人头税摊到土地中去,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