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历史军事 > 大学士章节目录 > 第二百五十一章 孙静远的意见

第二百五十一章 孙静远的意见(2/2)

大学士作者:衣山尽 2018-10-01 09:59
你看来,这事该如何处理?。

    孙淡也知道大礼议一事关系重大。皇帝也知道自己是个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至少就目前而言,孙淡在士林中也有一定声望,可代表一大批读书人的意愿。皇帝这是在逼他站队啊!

    可孙淡也知道这时不能贸然答话,大礼议的结果什么以群臣的失败而告终,可在天下人看来,正义属于杨廷和和杨慎他们。若选择站在群臣那边,固然可以博得一个好名声,却要将皇帝得罪到死。

    若选择站在皇帝一边,将来固然荣华富贵一生,可却要背着一辈子的骂名,一辈子在士子们面前抬不起头来。譬如后来的张媳,固然身居高位,可在天下人眼中却是小人一个。

    微一思索,孙淡决定打酱油:“乾坤都握在陛下手中,皇上的心比日月还明亮。”

    皇帝狠狠地看着孙淡:“联的心思联自己知道,联用你孙淡,用的是你的智谋和坦诚,联现在要听你说”小

    孙淡早就预料到皇帝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心中也不畏惧,只装出一副斟酌了半天的样子,才郑重地说:“孙淡认为,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父亲,这种事情要慎重

    “对,联就知道孙卿家你不会让联失望的。”皇帝听不出孙淡话中的意思,点点头,终于咆哮起来:“父亲怎么可能乱认,还是你以前同王仙长说过的那句话,联进京是来做皇帝的,不是给人做儿子的!”

    他大声叫起来,一张脸都扭曲了:“联自己的父亲都不能认了,非得要让他们给联指定一介”如此咄咄怪事。千古闻所未闻。他毛澄说什么他那个提议可为君父分忧,一片赤忱,如果大臣中有所反对,就是奸佞,论罪当斩”联看,毛澄才真该斩。”

    泄完心中的怒火,皇帝并不觉得自己有任何失态,大袖一挥:“孙淡,刚才司礼监的人也说了,对毛澄的这分奏折要狠狠驳斥,你的意见呢?”

    孙淡将眼皮一耷拉:“一切但凭圣断万言千当,不如一默,大礼议这汤浑水,咱就不去趟了。还是安静去做七品知县,然后教小太监们读书要紧。

    “你”皇帝被孙淡气得笑出声来:“孙淡你别装糊涂,联要听你的真心话

    孙淡倒有些头疼了,也不直接说这事,只道:“陛下对君臣关系是怎么看的,或者说对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怎么看?对了,我大明朝不设承相,可就目前而言,内阁大学士和司礼监掌太监在实际上也担当着承相的职责。”

    皇帝有些奇怪,知道孙淡不会无的放矢也冷静下来了:“联自然有

    旧旧凶,孙卿有话直一屁股坐在蒲团上,指了指地联!,且坐下说话,联今日就与卿坐而论道。”

    孙淡侃侃道:“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关系是以治国话语权为支点的制衡关系,如同一个跷跷板;皇帝这头高了,臣工那头就低;而臣工那头高了,皇帝这头就低。所以。出名君的时候,通常就少有贤臣;而出名臣的时候,往往就不见名君。当然,开国之时除外。

    陛下自从由大明门进了北京在奉天殿下爆的那一刻起,就在这如同跷跷板一样的游戏中,在高高的那一端。

    陛下和臣子们的对国事的话语权从那一刻就开始了,如今,陛下以群臣不可避免地有一番较量,这个较量的就是皇考之争。陛下进北京时,虽然进了大明门小下榻在奉天殿,但是仅仅是绕过了皇考之争的核心,并没有解决皇考的实质性问题。”

    皇帝静静地听着,不住点头小叹息道:“联自登基以来,一直都觉的无法施展,好象被人捆住了手脚,却没想过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如今听孙卿这一席话,这才明白过来。你的意思是”

    孙淡道:“就那毛尚书这份奏折来看,表面上是毛澄一家之言。可臣下来一想,这份奏折内阁可是看过的,却不写任何处理意见。臣认为,内阁虽然没有批示,可不批示也是一种态度。”

    皇帝猛然醒悟,冷笑:“杨辅他们是在投石问路啊,真把联当成藏在路边草丛里的鸟儿了。却不知道这块石头扔出去,又要惊飞多少莺莺燕燕?”

    这个时候,孙淡才最后说:“所以,臣认为。这份奏折陛下不能留中。也不能表明态度。还不如还给内阁,让他们讨论讨论,拿出一个具体意见。”这也是真实的历史上,嘉靖皇帝处理这件事时的唯一处置手段。

    果然,皇帝对孙淡这句话深以为然,也明白孙淡话中的意思:“他们在投石问路,联也要来一个投石问鸟。联现在还看不明白内阁阁臣们的心思,也不知道他们对这件事究竟是何看法。让他们先议一议,让他们都表明态度,联才好判断形势,才好做下一步的应对

    孙淡:“陛下所言甚是其实他也知道。这份奏折下后,群臣几乎是一边到地支持毛澄。也只有这个时候,嘉靖皇帝才认识到什么叫万众一心,什么叫异口同声,以及毛澄身后的杨廷和的可怕之处。那个老练的政治家可不是嘉靖这个政坛新丁可比的。

    当然,这也不是孙淡所需要操心的。大礼议一事,无论他孙淡占在哪一边。其结果都不太美妙,也捞不到实际的好处。

    今天他所了这么多话,却让任何人抓不到一点把柄,如果过关,也算是个圆满的结局。

    皇帝做出这个决定后,好象是松了一口气,表情放松下来,和颜悦色地说:“孙卿家你今天来得正好。所说的一席话让联收获颇丰。你我君臣相得,以后也应该这么说话。你也不要怕说错了话,联答应你,你同联说话的时候不会有第三双耳朵。”

    “是。”孙淡只得如此回答。

    皇帝接着道:“杨慎和乔宇他们也真是,把房山那样的地方交给你。还逼你答应一年五万两的赋税。这事你做起来有难度吗,可已有了计较?”

    孙淡道:“孙淡那日也是随口一答。倒没有别的计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希望不让陛下丢脸,不让税改计划出师不利。臣现在还兼着内书堂学长一职,两头跑,怕照应不过来。”

    “不用担心。”皇帝想了想,说:“房山距离京城也没多远,也不过百十来里路,联下来之后会给驿站一道手敕,让他们给你提供驿马,让你往来方便”

    “多谢圣上。”孙淡心中觉的非常满意。他在内书堂那边每月奉三有课,如果能够由国家提供交通工具,倒也便捷。

    “好了,你且去内书堂报到吧。”皇帝挥了挥袖子:“去将黄锦和毕云叫进来。”

    “是。”孙淡出了屋走到黄锦和毕云身边,轻声道:“二位公公。陛下叫你们进去

    毕云和黄锦同时问:“陛下什么意思?。孙淡笑了笑:“陛下的意思是,毛尚书那份奏折要回内阁让阁臣们议一议。”

    毕云是看过那份圣旨的,知道其中的关节。他皱了皱眉头:“毛澄这份奏折阁臣们肯定是看过的,只怕他们内心中还是支持毛尚书的,回重议,只怕还是这个结果。若到了那时,又该怎么办?毕云也想不出任何法子,静远,你脑子灵,说说。”

    黄锦也伸长了脖子竖起来耳朵。

    孙淡:“回重议固然不会有任何结果,但能够让陛下知道内阁的态度也是好的。实在不行,将这份奏折明示天下,让所有朝臣都议一议

    毕云吃惊地说:“不太好吧。”

    “或许吧孙淡神秘一笑。他急着去内书堂,也不敢耽搁,拱了拱手,径直走了。

    凹曰甩姗旬书晒齐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