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历史军事 > 大学士章节目录 > 第二百五十二章 内书堂

第二百五十二章 内书堂(2/2)

大学士作者:衣山尽 2018-10-01 09:59
书堂,就是掌握了皇宫未来三四十年的人脉。

    当然,正因为这个地方是如此重要,历来都是皇宫中各大势力必争之地。每年招收新学员的时候,宫中各大管事牌子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往里面安插自己的后辈。

    这也是黄锦死活要挤过来做内书堂管事牌子的原故。

    当然,对此孙淡到没什么可担心的,黄锦草包一个,肚子里也没多少墨水,传道投业解惑的事情可轮不到他。

    古人讲究师道尊严,自己只要在内书堂呆上一段时间,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一些观念灌输给学生们,定能尽收其心。

    听二人介绍得差不多,孙淡还是有些顾虑,问:“两百多个学员,十四个班级,学生的年龄不同,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日常的教学是如何进行的?”

    大概是看出了孙淡心中的疑惑。一个内侍解释说:“其实,先生也不用担心。先生虽然是学长,可并不担任低并龄段学生的蒙,你每月只有十堂课,负责十四岁年龄段的学生。”

    他说了半天,孙淡才明白过来。原来,内书堂的学生大多是八岁入学,这么小的年纪,很多人连字都不认得,需要从《百家姓》、《千字文》、《孝经》、《神童诗》开始学起。

    这样的小儿科课本若让翰林院学士来教,未免有大材小用,牛刀杀鸡的嫌疑,也浪费了学士们的时间。

    因此,低年纪的学员大多由内书堂的内侍们负责。只有升到五年级之后,才能得到翰林院学士的指导。

    当然,五年级的课本也同前面的几个年级不太一样。

    比如一年纪学的是《百家姓》、《神童诗》,读的是“赵钱孙小李,周吴郑王”;二年纪就是《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最辰宿列张”;到三年级以后就开始学儒家的经典。

    前三年级学员成绩的标准是背诵能力和字体的工整程度。

    到四年纪以后,就得学习《四书》《五经》,判定标准也同外面的读书人一样了。

    学院的管理制度也很严格,有专门的册子登记学生在学堂里的表现和成绩,再由管事牌子实施奖惩。这么说来,到了五年纪,就学员们的水平,至少也是外面童生的标准,有的人如果出去参加科举,估计考个秀才也有可能。

    听到自己只负责高年级学生,不用当孩子王,成天教学生认生字,孙淡松了一口气。

    对于教学他没什么经验,当然。如果学生年纪大,又一定文化素养。以自己现代的人的见识,也能忽悠过去。而那些东西,若学生程度不够,也理解不了。

    能够教大学生的老师未必能带好小学生啊!

    听完这两咋。太监的介绍,孙淡算是对内书堂和自己未来的工作有初步的认识,他放下茶杯,道:“好。今天就到这里,我还要去房山任职。两天后我再过来。”

    一个太监道:“孙先生且不耍急,既然你已经来了,何不先上一堂课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