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历史军事 > 大学士章节目录 > 第三百九十四章 权利的吸引力(四)

第三百九十四章 权利的吸引力(四)(2/2)

大学士作者:衣山尽 2018-10-01 09:59
义。且迎养圣母,以母之亲也。称皇叔母,则当以君臣礼见,恐子无臣母之义。《礼》“长子不得为人后”圣考止生陛下一人,利天下而为人后,恐子无自绝其父母之义。故在陛下谓入继祖后,而得不废其尊亲则可;谓为人后,以自绝其亲则不可。夫统与嗣不同,非必父死子立也。汉文承惠帝后。则以弟继;宣帝承昭帝后,则以兄孙继。若必夺此父子之亲,建彼父子之号,然后谓之继统,则古有称高伯祖、皇伯考者,皆不得谓之统乎?臣窃谓今日之礼,宜别立圣考庙于京师,使得隆尊亲之孝,且使母以子贵,尊与父同,则圣考不失其为父,圣母不失其为母矣

    至此,这份奏折总算写完了。

    当然,这个折子在真实的历史上本就是张媳自己写的,孙淡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照实一字不变地念出来就可以了,连修改都不用。

    张媳的脑袋里已经乱成一团糨糊:“做还是不做,做还是不做?”心中虽然乱,可手下却还是下意识地照抄下去,直到最后一个字。就好象冥冥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抓住他的笔杆子,让他一笔一划地在纸上龙飞凤舞一般。

    等到最后一个字写毕,张媳心中突然有些畏惧,面上也是一片惨白。

    他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知道这份奏折就是个火药桶,一旦交上去,立即就会爆炸。不是将别人炸死,就是让自己粉身碎骨。

    因为皇考问题关系到封建伦理,乃是治天下,正民心的根本。千万乱不得。在天下人看来,皇帝帝位得自武宗,而武宗的皇未传承自孝宗。也就是说,皇帝的帝王乃是从孝宗那里得来的,要喊也只能喊孝宗为父亲。至于皇帝生父亲兴王,宴帝却只能喊叔父。

    这也是天下读书人和朝中大臣达成的共事识,在他们看来,这才合乎天理人伦。若有人胆敢出不同的声音,就是君子们的公敌,自然是万众一心讨伐之。

    对于皇考问题,张媳自有自己的看法。同所有读书人一样,他也是读同一课本出身的人,又是有名的大名士。对于天理人伦一事看得极重。在他看来,皇帝本就该过继给孝宗皇帝,喊他的生父为叔父,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

    可是,孙淡让他所写的这份奏折却同他的世界观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事能做吗?

    若做了,我张媳岂不要受世人鄙夷,岂不成了千夫所指的奸贼?

    张瑰这才回过神来,将笔使劲往桌子上一拍,从牙缝里吐出一句:,“歪理邪说!”

    张媳的反应倒在孙淡的预料之中,孙淡也没生气,只道:…说来。秉用是不想将泣份奏折交!尖了。”

    张瑰用肯定的语气说:“此事断不可为。”

    孙淡笑道:“要不,你再集虑一下。”

    张媳摇头:,“不用考虑了,张媳不是这样的人

    孙淡缓缓地收起笑容,静静地看着张媳,只说了一句:“佩服。”

    张媳心中有些得意,抚摩着长长的胡须,道:,“君子有所为,又所不为。”

    孙淡却道:“可君子也有从权的时候。也有有所必为的时候。秉用,老实同你说吧,这份奏折我已经准备很长时间了。你若不干,有的是人千。对了,今科的进士、赐进士和同进士起码有好几百人吧,我看了一下,分派得最好的也不过是进朝林院观政。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的是人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寒窗十年,多少人熬白了头,若再在部堂和地方上熬资格,又有多少春秋可守。对了,还有落榜的那个平秋里,他可是一门心思想上位的。他一向特例独行,为了前程,可不怕背负骂名。你不干,他可愿意得很。”

    张瑰怒道:“别把我同平某人联系在一起。”

    孙淡缓缓道:“我知道张兄当年和平某人闹得不愉快,张妃可是看好平秋里的。对了,黄锦也是,他好象不大看得上秉用。平某人若拿了这份奏折,又有黄、张二人协力,未必不得居高位。到时候,那批人可要看张兄的笑话了

    一提到黄锦他们,又想起自己在他们那里受到的屈辱,张现面色大变,两眼中全是怨愤。

    仇恨就像一条毒蛇在嘶咬着他的内心,张媳有点失去理智了。

    他沉声问:“静远,若我将这份奏折递上去,会怎么样?”

    孙淡见张媳动心,打铁趁热,道:“还能怎么样,最大的可能是张兄要被天下读书人骂死。可是,你却替陛下涨了志气,为陛下说了一句公道话。你说,天子会忘记你的恩情吗?先,陛下肯定会将你从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调走,调到一个更能挥你才华的职位上。然后再历练几年,入阁为相也不是梦想。张兄,这事关系到你的前程。孙淡也不敢肯定,将来究竟会怎么样。可人生难得几会搏。张兄,你已经四十有七了,还能做几年官

    “我已经四十七岁了!,小张媳寒毛都竖了起来。明朝的官员并不是终身制,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到了年龄就要退下来,称之为致仕。周朝是,“大夫七十而致事。也就是说,大夫一级的官员,七十岁就要回家养老。这一制度保留下来,也在历史中逐步演化变更。到了明朝,就有一定的制度和规定。大夫,也就是部堂一级的高官,七十岁退休。部趟以下的官员,六十岁退休。

    可明朝人的寿命都不长。很多人都活不到六十。

    张瑰今年已经十四七岁了。就算他身体健康,也只能再做十三年官。十三年,弹指一挥间,转眼就到了。

    难道一辈子都要呆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岗位上?

    难道这就是我张媳想要的人生?

    绝不?

    我不能让黄锦他们嘲笑我。

    若我张媳他年若能入阁为相”必不回放过那些侮辱和损害过我的人,黄锦、张妃、平秋里还有这吏部的上上下下几百口人。

    不就是一点名声吗,和快意恩仇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君子做事,但求我心所安,他人谤誉,浮云过眼。

    权力,我张媳需要的是权拜

    权力真是一件好东西,就在刚才,宋无行那么侮辱我张媳。不就因为我张媳是个小官,年纪又大,看起来毫无前途吗?

    可他见了孙淡,却一副恭敬模样。那是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孙淡乃是状元公,是翰林院编修,要入阁为相,未来必将手握大权。

    在权力面前,名声算得了什么。我张魂要掌权,要出人头地!

    内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小在号叫。

    想到这里,张媳铁下心来,对孙淡说:“这份奏折,我可以交上去,为什么选我?”

    孙淡松了一口气,郑重地对张媳说:“因为你表面上是黄锦和张妃他们的人。这份奏折是你交上去的,在外人看来,你不过是他们的代表。要骂,他们自然会去骂黄锦

    “好,就让黄锦去承受天下读书人和百官的酒酒口水吧!”张媳恍然大悟,也为自己这份奏折找到了道义上的理由,他一副正气凛然的模样:“黄锦这个阉贼,就是天下间最大的奸臣,有他在,朝政必将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局面。为了打倒这个奸贼,张媳就算是背负这个骂名也无怨无悔。公道自在人心,到时候,天下人自然会还我一个公道。”

    孙淡心中腻味,这个张媳,明明自己贪恋权位,却要给自己找一个小冠冕堂皇的理由,想站在道德高度上。嘿嘿,果然是嘉靖朝初年的大权臣,这脸皮厚得真让人无语了。

    可孙淡还是装出一副佩服的模样:“壮哉,孙淡佩服。事不宜迟,陛下今日正在西苑,秉用快去伏阕上书吧。”,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凶叭,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