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乱世英杰章节目录 > 21流民问题要解决

21流民问题要解决

三国之乱世英杰作者:云莱仙境 2018-10-02 01:33
    汉初,刘邦鉴于秦王朝孤立而亡的教训,广建王侯。先封“异姓七国”(韩、赵、楚、淮南、燕、长沙、梁),继而在消灭异姓六国(长沙除外)的过程中建立“同姓九国”(楚、荆、代、齐、赵、梁、淮阳、淮南、燕),实行了郡、国并存制。汉初的王国不但统率侯国或数县,而且常常兼数郡之地,严重地威胁和阻碍了中央的统治权,因而汉初60郡中,同姓九个诸侯王国和异姓仅剩的长沙国共有40余郡,汉帝自领的郡只有15个。

    以后,文帝、景帝、武帝多次削藩,令诸王不得自治其国,所属官吏皆由天子授予。景帝时,一诸侯国便只领一郡,王国和郡自此在行政区划上才处于同一级别。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至西汉末年有郡国103,其中除三辅(沿京畿地区的三郡)外,有郡80、国20;大郡领县三、五十个,大国领县最多十余个,小国仅领县三、四个。可见,西汉末年郡和国级别虽相同,实际上是郡大国小。王莽时,郡数增至125。东汉初,光武帝考虑到连年战争、国空民虚的情况,为减少官役,与民休息,对郡、县曾大加并合。《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建武六年(30年)“并省四百余县”,约相当于当时县数的四分之一;继而累并郡、国13,占当时郡、国总数的十分之一强。以后,又遵西汉之制,至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共有郡、国105,并成为较稳定的行政区划,直到东汉末。

    郡下统县,战国已然,秦王朝推行全国。汉承秦制,仍在郡下辖县,并有所发展。《汉书·百官表》云:县“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表明西汉的县级行政区划,已有县、国、邑、道之别。据《汉书·地理志》载,西汉在元封年间有一百零三郡,下辖“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据钱大昕在《二十二史考异》中根据郡、国所辖的县统计,西汉实有县级行政单位1578个,其中:县1344、侯国188、道30、邑16。王莽时,全国125郡,国下领县、邑2203个。东汉永和五年时,全国105个郡,国下辖“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较西汉末几乎少去三分之一。

    汉代的郡守府衙,没有明清时期地方知府府衙的那般奢华与醒目,这也就是比普通人家的院落大些,门高些。和南阳豪族何氏家族的比起来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在南阳过了近大半个月,刘尧仔细对整个荆州北方的情况考差了很久,终于在郭嘉和荀攸等人的配合下做出了这本《军政要术》。决定在荆州南阳先开始实行一些经济上的改革,增强荆州的实力。今天诗歌好天气,刘尧便便装和周青去南阳郡郡府找太守沮绶商量这些事。

    “咦?”刘尧怀揣着两卷《军政要术》,在周青的陪伴下迈步踏进府门,突然看见昨日见到的南阳太守沮绶和众多豪门代表具都在府衙内,这让他轻咦了意思了。

    “不知诸位先生怎么来了此地?”刘尧意识到出了什么事,让周青向众人略带疑惑的问向众人。

    “是这样的王爷。”听到刘尧的问话,南阳户曹徐畅首先说;“近期从司州和兖州一代逃过来打量的流民,在我们南阳一代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沮太守先是将大量的无主土地分给他们跟中,但是任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者在讨论该怎么办呢?”

    刘尧向沮绶了解下情况,“其实这个很好办,收容其中的农民迁居到荆州南边去开荒种娘,而工匠化些人去修理公共设施和灌溉设施就可以了吗!现在我会调动一大部分资金建设荆州南部,而缺的就是劳动力。”

    “我在这里成立了一个开荒团队,中原的一些大户都参与了进来。他们主要的目的就是将当地的一些湿地平民和流亡人口通过迁移到南方来。我荆州,扬州,交州一代地域广阔,土地肥沃,有大量的可耕作土地因为缺乏充足的劳动力为没有得到开发。为了整形我南方经济发展,本王在离京赴任之前,特地向父皇青雉到北方并州,冀州,兖州等地平灭叛军。”

    刘尧说道:“当年秦政权的颠覆,可以说基本上与失地农民变为流民而统治当局采取措施不当有关。而我大汉黄巾军事变和当年的赤眉动乱就是农民变为流民的典型。现在我们讲一个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棘手,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