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乱世英杰章节目录 > 42.江阴要塞

42.江阴要塞

三国之乱世英杰作者:云莱仙境 2018-10-02 01:33
    随着悠扬的号角吹响,孙坚让祖茂率领的第一支分队很快打开了局面,在不断的更换探索队的努力下,大军在大雾中跋涉了一天之后,终于抵达了长江岸边的江阴要塞。江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7000年人类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34年建县史。江阴原属吴地延陵,古属常州,现为无锡市行政代管。江阴枕山负水,襟带三吴,处于\"苏锡常\"金三角的几何中心,城江同在,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芙蓉城\"之称。江阴素被称为“忠义之邦”,在江阴漫长的历史中,涌现了大批爱国民族英雄。明代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政误国,在朝的三位江阴人——主事黄昭、御史贡安甫、史良佐,或以挽死谏,或以奏章忤。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称之为“江阴一时三忠”;更有勇斗阉官魏忠贤,慷慨赴狱,死于酷刑,被列入“东林后七君子”的缪昌期、李应升;明末抗清守城战江阴全城百姓在抗清三公的带领下独守孤城八十一天(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后全城殉节无一人投降。明《崇祯江阴县志》评价江阴“不独为礼让之邑,实称忠献之邦,长江底柱,允足表峙东南也”。明末乙酉抗清后,更获“义城”之名。江阴人民立“忠邦峰”,怀念保邦死难者。状元姚文田于1799年为江阴题“忠义之邦”四个大字。道光年间摹作南门门额,光前裕后。帝国主义者最怕中国人民讲忠义。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炮击,毁去“义之”二字。1947年换蒋中正书“忠义之邦”石刻,后毁。现将姚文田“忠邦”二字刻于忠邦峰后面的忠邦亭内。对于江阴来说,“忠义之邦”这一美誉当之无愧。

    雾锁大江的局面消失之后,长江雄伟壮阔,江阴要塞一关锁巨龙的盛景出现在了大军的眼前。让那些初次来到长江边上的人一睹长江的雄姿,弥补了生处长江中心荆州人民的遗憾。刘尧站在自己建造的风帆战舰上诗兴大作,立马附词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qiáo)江渚(zhu)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刘尧的旗舰是自己通过系统帮助下建造的一首大航海时代的缩小版的风帆战列舰风帆时代的战列舰,指从十六世纪起在海上担任主力作战的武装舰船。当时基本上全为木材建造的风帆战舰,有时在水线以下包裹铜皮。动力为风帆,武器为前膛装弹火炮,发射用于摧毁船体的圆形弹丸以及杀伤人员的霰弹、破坏帆具的链弹。由于当时以风力为动力,且单舰火炮威力射程均不足以对一艘敌舰造成有效的伤害,故使用战列线(所有作战军舰排列成一线)作战,以期能以达到作战目的,故云风帆战列舰。

    在海战舞台上,战列舰曾经是海军舰队的主力,它是一种大型军舰,以火炮为主要战斗武器。由于当时这种风帆战列舰军舰的火炮射程和火力有限,而且海战时只能采用直线航海战术,战舰排成单列纵队,成一条直线航行,当敌舰进入火炮射程时,才开始发炮,进行炮战,所以,把这种采用直线航海战术的军舰称为战列舰。最早出现的是风帆战列舰,历史学家们称赞它为\"魔鬼武器\&qu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