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乱世英杰章节目录 > 111.刘伯温的策略

111.刘伯温的策略

三国之乱世英杰作者:云莱仙境 2018-10-02 01:33
    常山郡甄府,刘尧正在庭院里练习枪法,回到真假的这几天他也没有忘记清修武艺。自从甄逸决定搬离冀州到荆州之后,甄府开始改变了过去热闹的景象,刘尧也把离家许久的孙策,平安两人调到和甄逸的家属一起,护送着杨再兴,杨巍,杨元庆等将领的妻儿向南阳出发。留在身边的也只有赵云兄妹和前来投奔的刘基一伙人。说起来也死巧事,从赵家村回来的第二天,刘尧他们就接到了韩顺派出的探马快报说是张燕的黄巾军袭击了城外的流民驻地,守军兵力不足,情况危急。

    常山郡太守也和刘尧商量过后,就派出了常山郡的后备军队前去援救,而领头的将领淡然就是杨元庆的。不久之后,刘尧又从系统里面得到了岳云和岳翻的信息,才知道李绩和岳飞前来投奔自己。便立即给作为后援的杨再兴飞鸽传书,让他见到岳飞后,将他们安全送回城里。

    一场枪法舞下来刘尧也是出了身大汗,“啪啪啪”在旁边观看的刘伯温说道:“堂弟不愧是天子之子,天赋非凡啊。让人想不到你是从童渊大师不到一个月的功夫,竟然将枪法练到了如此境界。”

    “伯温大哥还是不要恭维我了,说说今后的事吧。伯温大哥,昨天我收到消息,洛阳那边传来,父皇的身体可能是不行了,去完并州,我就打算回趟京城去看看。我想问你一下,如果父皇驾崩,我这个燕王该怎么办?”刘尧和刘伯温走到一处凉亭,支开周围的下人后问道。

    刘伯温摇着羽扇没到三下,眼睛一亮,便有了注意。笑话要是刘伯温想办法的时间超过了摇扇子三次,那他也不是那个半人半神的刘伯温了。只见刘伯温从衣袖里抽出一卷图纸,展开放在石桌上,说道:“堂弟,请看这儿!”刘伯温手指一出要地,“这里就是王爷的帝王基业。”

    “秣陵县!这是什么意思?”刘尧不明白刘伯温为何将秣陵这么一座小县城说成是他的帝王之基业。便问道:“伯温大哥,秣陵只是一座小县城,不要说没法和繁华的东西两京相提并论,也没法和襄阳、邺城、下邳这样的州治所相比,就是比起宛城、舒县、曲阿这样的郡治所也是不如,城墙低矮破旧,南面群山林立,北面长江盘绕,这哪里是什么帝王之基石。”

    但刘伯温却已经手摇羽扇,放声大笑,向刘尧道:“堂弟请看,这长江绕半城而过,势若盘龙;紫金山如猛虎雄踞,当真是龙盘虎踞;北有长江天险,南有紫金屏障,秣陵必然稳如泰山。城墙低矮,轻易便可推倒扩建,周边田地多加开垦,便可化为良田。竖起大旗,广招百姓,不下十年,这秣陵城便能够成为足以比肩东西二京的大都市,帝王之都,便在此处!”

    喝了一口茶,刘伯温接着说道:“我可是得到消息,你去年让秣陵县令顾雍大力对秣陵旧城拆迁,修筑了新的城池,我可是不怀疑你的用意。”

    刘尧作为穿越者,当然知道后来的秣陵便是与长安、洛阳并肩的六朝古都,从三国时期的孙吴加过于此,到后来的司马炎衣冠南渡,建立东晋政府,也是在健康城。之后的南北朝宋齐梁陈,乃至五代十国的南唐,明朝朱元璋和南明王朝,清朝咸丰时期的太平天国,到近代民国临时政府,蒋介石政府都在这里定都。虽然现在看起来不起眼,但它的潜力却是不容置疑,点头道:“大哥所言,甚善!但是?”

    “堂弟,担心的是这里离中原太偏僻了。”刘伯温看出了刘尧的担忧的问题。“其实这些很容易办到,你之前不就是在干这件事吗?”刘伯温等着刘尧在那里思考,没有惊动他。

    众所周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在南京。其实,朱元璋心中一直不愿,定都南京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公元1353年,朱元璋攻下定远后,采取谋士冯国用的以金陵作根据地的谋略,于次年攻下金陵,称应天府。再经过12年的艰苦奋战,他终于打垮长江中下游的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于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直至第二年九月,他才召集群臣商议都城之事。当时有几处地方在商议之中:长安、洛阳、开封(当时称北京)、北平(今北京)、临濠(今安徽凤阳)、南京。朱元璋很想在其老家临濠定都,但经大臣刘基的极力劝说后,终于改南京为京师,作为都城。

    南京虽定为都城,但有三个难以补救的缺陷始终在困扰着朱元璋。一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建都南京有偏安性质;二是元朝残余势力仍虎视中原,伺机南下,建都南京有鞭长莫及的感觉;三是大内填燕雀湖而成,地势下沉,朱元璋认为这破坏了风水,对子孙后代不利。所以,他一直想迁都。迁往何处?他心目中认为长安较好,于是在1391年特派太子朱标去三秦视察。然而,时过境迁,全国经济格局早非汉唐时代,长安过于偏西,远离富庶,漕运艰难,迁都长安客观上已不可能。朱元璋终于不得不概叹“兴废存数,只得听天”,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