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乱世英杰章节目录 > 258第三个老当益壮

258第三个老当益壮(2/2)

三国之乱世英杰作者:云莱仙境 2018-10-02 01:33
校尉,对和游牧民族作战很有厉害的手段。这次我就想请你到我们燕军里面来做教官,像我属下的那些武将多讲解一些北方蛮族的作战方式。”

    杨业从没有想过自己要隐姓埋名,销声匿迹的苟且偷生下半辈子。这绝不是杨业想要的生活,逃回长安继续为董卓效力这更加是不不可能的了。这时候发生了董卓惨败洛阳的事,不经意之间让董卓集团出现了内斗的缝隙,他们这种被俘虏的将领回去了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看到刘尧不顾身份亲自来邀请自己,杨业冷却的那颗武将战心顿时热火了起来。在喝下了刘尧敬的那杯酒之后,杨业最终单膝跪倒:“罪臣杨业拜见燕王殿下,能劳燕王殿下亲自邀请,杨业实在诚惶诚恐!”

    刘尧微笑着扶起杨业:“杨业将军快快请起,你抗胡的事迹我刘尧早就有所耳闻,心中钦佩不已。你为董卓效力,尽忠职守,错不在你。被俘之后不肯折节,更是让人耸然动容!然而当今天下大乱,只有当我们扫平诸侯之时,方能国泰民安,故此我刘尧恳求杨业将军能够幡然悔悟,为大汉朝廷效力,扫平诸侯!”

    杨业和华雄一样这段时间已经动了归降之意,毕竟没有几个人愿意老死在狱中,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等待的只是一个台阶。此刻既然燕王殿下给面子,亲自劝降,杨业自然不会再错过这个机会。

    “既然燕王殿下不追究我杨业和儿子杨延德的罪责,我们岂敢再悖逆君意?我们父子本是汉臣,愿再为大汉效力,将功赎罪!”有了杨业的同意,作为儿子的杨延德也不再矫情,和父亲一起稽首顿拜,声称归降。

    刘尧闻言喜出望外,弯腰扶起杨业他们:“得两位杨将军辅佐,本王犹如添了一条臂膀,朝廷幸甚,大汉幸甚也!自今日起,便授予杨业将军颍川卫指挥使之职,杨延德将军作为你父亲的副手,就继任颍川卫千户一职,配合你父亲杨业将军防守住兖州刘岱的部队。还望莫要辜负了本王的期望!”

    “罪臣杨业(杨延德)愿为燕王殿下效犬马之劳,惟愿马革裹尸而还,以报殿下的厚爱!”杨业和杨延德再次叩首谢恩,心中万分感激。沙场终究是我杨家儿郎扬名立万的所在!

    原本还在犹豫的华雄见到杨业都投降了刘尧,没有了出路的他也不再考虑,在杨业他们父子明确了目的后。华雄也当场表明了立场投靠了刘尧,而他留下的要求就是让刘尧把他的家人给接回到这里来。

    “华将军既然进入到我们燕军,你的家人自然是要安全的送到你的新家。”郭嘉劝勉这华雄。有了他们三人的归降,刘尧再一次容易的得到了30个愉悦点,而宴会得到正常的进行。

    “系统君,帮我将三人的资料再次仔细的检查一遍。”

    “叮咚……检测到杨延德巅峰时期四维数据——武力98,统帅95,智力85,政治60。携带武器八卦枪出世,武力值1”

    “杨延德特殊属性1:绝境,自身陷入围攻和不利局面时,武力值大幅度上升,将会在1至6点左右徘徊。”

    “杨延德特殊属性2:先登,当杨延德作为前锋一职抢先作战时,统帅值3,武力值3;此技能可配合第一技能绝境同时爆发。”

    “叮咚检测到华雄巅峰四维数据----武力98,统帅90,智力73,政治47华雄特殊属性:骑将,当华雄统帅骑兵充任骑兵作战时武力4。此技能可以在华雄在骑马的时候任意爆发,无限制条件。”

    “叮咚检测到杨业巅峰四维数据----武力99,统帅96,智力74,政治58杨业携带兵器钩镰金贝刀,可以使武力值1”

    “检测到杨业特殊属性1:老当益壮——巅峰状态可维持到七十岁以后,斗将时武力持续上升,单挑回合数超过五十,武力3;单挑回合超过一百武力6;单挑回合超过一百五,武力9;单挑回合超过二百,武力任然在9的水平上维持。”

    “检测到杨业特殊属性2:御塞——率军在边境或者境外作战时统率3,智力10,所属部队行动力、移动力上升。当杨业以后卫的身份掩护友军作战时,有百分之八十的几率遭遇敌军围困。此时杨业武力值-3,统帅值-3,智力值-3。”

    杨业详细资料:原名重贵,戏说中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业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今陕西神木)。宋太宗北征,素闻杨业之名。北汉投降之后,派使者召见杨业,即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班师回朝后,又授郑州刺史。宋太宗拜其为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随军北伐,因监军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并且没有得到支援,最后被包围于陈家谷(今山西宁武),杨业见无人支援,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兵回身力战,全身受到数十处创伤,士卒死伤殆尽。杨业面无惧色,手刃数十百人。马匹重伤不能前进,力竭为契丹军所擒。杨业无限悲愤,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