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科幻灵异 > 无人驾驶帝国章节目录 > 第一百六十八章 罗伯特·博世的传奇故事(下)

第一百六十八章 罗伯特·博世的传奇故事(下)(2/2)

无人驾驶帝国作者:无人车来也 2020-03-30 04:01


    面对这种情势,博世企业迅速调整研发方向,横纵两方面进行开拓性尝试

    横向涉及汽车鸣笛、电池、伺服制动器、挡风玻璃、雨刷和转弯指示灯等;

    纵向开始向柴油发动机研发迈进。

    这一切都是围绕制造能力的周边多元化,很好的构建了零部件生态解决方案能力。

    改革很快就显示出了成效1923-1924年博世公司成功开发了柴油喷射泵样机,1927年11月正式投入生产,受到了业界的认可,并且收到了德国声名显赫的曼集团的订购单。

    博世在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1925-1926年是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寒冬,博世销售额同比锐减了35。

    到了1927年,博世已经是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更多的把公司运营管理交给新管理层,他开始更多的思考更长远的公司计划。

    纵观当时的全球工业发展总体状况,博世深谙企业要想活下去,只靠在汽车行业打拼是不够的,博世企业要‘远离汽车行业,或者说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业务重心多向’转移战略确立之后,公司很快在接下来的几年收购了不同的电气工程产业的多家厂商。

    短短数载便从汽车零件供应商转型成为全能的电气工程企业。

    1930年代推出的电动剪发器标志着博世该战略的成功,现在享誉世界的博世电钻就是在这个创新之后奠定了近百年的强盛。

    博世在完成了电气业务调整的第一步之后很快便决定再进一步

    1932年再次出手收购了容克燃气设备公司,在其原本技术之上进行创新推出了博世供暖设备,1933年还先于市场推出了首款冰箱。此后公司又先后进军了无线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相机领域。

    博世企业在一战结束之后不到20年的时间完成了两次大规模战略级转型

    用了前10年完成了由单一汽车零配件到多样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的转变,此后又用了10年完成从汽车配件供应商到电气工程企业再到电气工程为核心的工业集团的蜕变。

    这两个重要的战略飞跃,一举奠定了今天博世集团的战略框架。

    随着德国上台,希特勒的野心让博世非常不安,他常言‘如果可以用3000万马克阻挡这场战争,我会毫不犹豫的给他们’。

    然而事与愿违,最终二战还是无情的于1939年爆发了,此时年近八旬的博世累了,他选择回归家庭与久违的自然。

    1942年3月12日,对战争极度失望的博世离开了人世。

    了解博世的人都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厚待’,让他避免再次直面后期工厂被希特勒征用制造武器零件、德国战败和业务再次归零的惨状。

    1945年德国战败无条件投降,二战正式结束。

    然而二战却给博世企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其一,同盟军重点轰炸了德国的工业重镇,博世失去了大部分在德国的厂房;

    其二,所有的大型德国企业都被要求交出海外经营权利,博世虽然某种程度上保护了自身的架构,但是国际资产均被所在国政府侵占,而且还要被迫将所有的专利披露给竞争对手;

    其三,博世在战争前超过50的营业额都是来自于海外市场,战争结束后一切再次归零。

    面对废墟,无数人落泪,失眠,甚至恐惧,但博世的管理层坚定的推动企业重建,再次白手起家

    第一步,公司组织员工们从废墟中拣取钢铁制的头盔、手推车和雨伞等,高温熔化后制成烹饪锅,拿到市场上去换取其他生活必须品,让大家活下来;

    第二步,企业积极维护和同盟国之间的联系,并于两年后开始再次生产火花塞,为同盟用车辆所用;

    在挨过最艰难的5年之后,博世企业于50年代借助赛车运动重新向世人展示了博世技术的优越性,证明了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博世火花塞技术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自己的业务逐步重回正轨。

    20世纪50年代博世看准了市场机会,大量推出了diy厨房电器、电钻、车载收音机等产品。

    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可以按照不同的安装方式将器械组装,用于地下室、车库和花园作业中。

    商品一上市便供不应求,销量很快便突破了百万大关。

    博世加快了在该领域的研发,并于20世纪60年代推出“新时代”的食品加工机,大大简化了女性家务劳动。

    另外,博世企业在50年代时机成熟之时再次回归汽车汽油喷射系统的制作与研发中来,并成功开发了专门为航空发动机开发的汽油喷射系统

    公司在二战后加快融入了生活场景,提供消费级产品,这完全突破了b2b的基因,但也让博世品牌家喻户晓,建立了新的防火墙。

    博世抓住二战后新的技术革命时间窗口,毫不吝惜对领先科技的研发投入。

    让业务的触角渗透到更多国家,成为遍布全球的技术平台型公司,这也是这家老牌工业巨头的灵活商业模式变革。”

    读完这篇文章,沈笑夫心想,这真是博世公司的凤凰涅槃!

    这是罗伯特·博世的传奇经历,也是一个不断面对死亡、不断奋斗超越的创业故事。

    罗伯特·博世向死而生的创业之路,始终带给我们一种贯穿“工业革命”到“智能革命”的企业家精神。

    今天细读和品味,沈笑夫除了钦佩,不由得感慨

    苦难是是一所永恒的大学!

    。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