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都市言情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章节目录 > 373 妹子什么的,根本无法影响我码字的速度(万更求月票)

373 妹子什么的,根本无法影响我码字的速度(万更求月票)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作者:肥美的韭菜 2021-04-23 07:40
    开学第一周,时隔八个月,许秋也要重新开始上课了。

    直博生一共要修读42学分,除去免修的英语课,以及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的4学分外,剩余的学分并不多,他打算花两年时间修读完毕。

    这学期,许秋一共选修了9学分的课程,一门3学分学位基础课的《功能材料》,一门3学分的学位专业课《高分子物理ii》,一门2学分的专业选修课《复合材料》,还有一门1学分必修的《材料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管理》。

    《材料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管理》是今年新增的研究生特色必修课程。

    据辅导员说,开设这门课的原因是国家开始重视实验室安全,大概形式是先把学生拉到一块儿,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通过ppt了解其他学校实验室出现事故后的惨状,最后各自学习资料,系里安排统一考核。

    至于具体怎么进行考核,院系还在讨论。

    原则上,考核不通过的学生将不被允许进行实验,直到补考通过为止。

    看这个样子,许秋这届新生算是当了一回“小白鼠”,学校打算拿他们作为试点,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测试与考评办法,之后再把这项政策推行到高年级的研究生。

    出发点确实是好的,至于具体有多少效果呢,也很难说,因为想想也知道,这种考核多半是以考试的形式,出一堆题目,然后答题。

    但做题这种考核,对魔都综合大学的研究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能到这里的学生,很强的应试能力是基本技能,稍微背一背,绝大多数人都能通过考核。

    然后考核完再过一个月,两个月就都忘掉了,等到真正遇到突发事件,八成是想不到之前答过的题目。

    除非每个月都考一遍,但那又不现实,太折腾了人,也有些因噎废食的意味。

    而且,虽然学生是在一线进行实验操作的,但这个安全问题的源头其实是在导师,而不在学生。

    如果导师这边有很强的安全意识,那么多半会同样要求他的学生们,反之亦然。

    不过,相较于学生,导师的可塑性就差多了,能当上导师,大多数都已经接近40,甚至40,很多观念都已经固定了很难改变,比如:有些老教授进实验室就是不爱戴手套,然后到处乱摸,没辙……

    很多时候,就是会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那就是明知道有问题,但不好下刀子。

    这也是国内的一大特色:“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但不管怎么说,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建设,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那就必须去做,哪怕再难,哪怕成效再慢。

    另外三门课程,根据陈婉清、田晴、吴菲菲等几位学姐的情报,都不点名,而且授课时间都是在周四,上午两节,下午连着四节,刚好占用一天的时间,许秋觉得这样不错,比较方便他安排实验。

    具体来说,《功能材料》的授课老师是本科时的教《无机功能材料》的那位教授,他只会无脑念ppt,一下课就跑到教室外面玩手机,没有期末考试,只需要做一个ppt,是只要做ptt不需要演讲的那种,因此,这门课程被三位学姐一致评选为“材料系最水的课程”,没有之一,而且还是3学分,修到就是赚到;

    《高分子物理ii》,虽然是必修课,但这门课是本科《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的延伸,只额外多了20%左右的进阶内容,对许秋来说基本没什么难度;

    《复合材料》,许秋上过同名课程,授课老师是本科辅导员于强,于强安排的研究生课程只是把课件变为了英文,多了大约20%的进阶内容,不过出于给研究生减负的考虑,于强把期末考试从闭卷改为开卷,实际需要投入的精力反而降低了。

    从这些课程的安排来看,本校本系保研的学生优势还是非常大的。

    一方面,授课老师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而且都是既开本科生课程又开研究生课程,那么他们在开设研究生课程时,大概率就是把本科生课程改一改,加点内容进去,对本校学生来说相对于重新修读一次;

    另一方面,本校本系的学生,多多少少能够在老师那边混个脸熟,在同样的表现下,获得好成绩的概率,也比外校过来的学生高很多。

    周三,许秋已经基本完成idic体系的文章,只差光源的两项表征以及nim第三方性能检测,这两部分他都在草稿中预留了位置,这个工作他拟投am。

    材料口的文章,投am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即使被拒转投aem或者afm也可以接受,至少最终都是落到了一区的期刊。

    如果是投jacs被拒,可能要转去cm了,投ees被拒,可能就转去jmca了,而jmca、cm都是大类一区,小类二区的期刊,从文章分区上比aem、afm要差些。

    晚上,辅导员鲍伟组织了开学后的第一次班会,地点选择在先材的二楼会议室。

    这次班会,一方面是同学之间彼此认识一下,选个班干部什么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好收材料,包括之前签过字的“承诺书”、填写完成的个人信息表、学生证等。

    许秋摸不准这新辅导员的路数,不知道是不是像本科辅导员于强那样絮叨的类型。

    于是,他便背着电脑,提前十五分钟来到会议室,找了个角落坐下。

    过了一会儿,孙一凡路过许秋身边,和许秋打了声招呼,但他没有选择坐在许秋旁边,而是走到教室前排坐下。

    从座位选择上也能够折射出不同人的性格,许秋偏内向,孙一凡的性格就相对外向一些。

    随着约定时间的临近,来参加班会的人陆陆续续的变多,辅导员鲍伟已经到达,站在讲台上收集着材料。

    今年材料系这一届的生源,许秋大致了解过。

    博士有30人,包括5个直博生,8个硕博连读,剩下17个里面有16个都是外校过来的三年博士,还有一个本校的倒霉蛋。

    其实,本校想直接读博的,基本上走的都是直接硕博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