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都市言情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章节目录 > 431 携手共进(求订阅)

431 携手共进(求订阅)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作者:肥美的韭菜 2021-04-23 07:40
      这周许秋难得比较“闲”,没有什么琐事缠身。

      于是,他从周一到周四连续肝了四天的文章,终于在周四晚上,把“非富勒烯标样刮涂有效层”的文章投出,目标期刊am。

      这篇文章他和韩嘉莹是共一,两人的分工也比较明确,许秋提出实验想法、撰写文章,学妹负责做实验。

      完成投稿后,魏兴思感慨了一句:“又一篇am投出去喽,我记得上个月你是不是也有一篇am?”

      许秋点头回应道:“没错,关于半透明器件的,我们报道到了首个高效率的半透明有机光伏体系。”

      “那问题应该不大,估计意见也快回来了,”魏兴思说完,递过来一沓文献:“最近的一些文献,你看看吧,其他人的好文章也不少呢。”

      许秋接过文献,魏兴思又指着角落里放着的礼盒,说道:“方光武出差回来给我带了一些卤味,你拿去给组里的人分了吧。”

      “好的。”许秋回应了一声,然后左手拿着文献,右手拎着卤味礼盒,返回216。

      进入216,许秋直接把礼盒放在段云的面前:“魏老师送给我们吃的。”

      本来有些消沉的段云,见到礼盒后,一扫之前的阴郁,嘿嘿一笑,两眼都冒出了精光,直接上手,一层层的剥开了它的衣物……

      卤味礼盒里面主要是“鸭货”,有鸭脖、鸭掌、鸭翅根、鸭胗、鸭肠等等……

      许秋拿了一盒鸭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边带着手套啃着鸭脖子,一边阅读文献。

      按照惯例,他先给文章按照期刊的影响力排个名次,再按照影响力从高往低

      近期的好文章确实还不少,虽然没有正统的《自然》大子刊级别以上的文章,但有一篇档次与之相当的《焦耳》。

      这篇《焦耳》文章发表的课题组是徐正宏,他们基于idtbr材料开发了一种新型衍生物,名称叫做idtbr-cn。

      idtbr-cn的分子结构和idtbr类似,中央的d单元和π单元完全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就是在a单元饶丹宁的端基上面引入了两个氰基,这也是他们对材料名称加了一个“-cn(氰基)”名称后缀的原因。

      许秋仔细看了看他们的合成路线,发现idtbr-cn分子的合成思路和itic很相近,引入氰基的方法同样是用到了丙二腈。

      不过,徐正宏他们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大大方方的直接把“我们借鉴了itic分子中icin结构”这件事在正文中点了出来,并引用了魏兴思课题组里的几篇代表作品,包括许秋的itic,学姐早期的idt-icin分子。

      最终,他们基于idtbr-cn受体和p3ht给体材料的器件性能,效率突破到了8%,基于pce10给体材料的器件效率突破到了12%。

      此外,他们还做了大量的器件稳定性研究,包括在空气中制备器件、对器件进行持续光照、器件在手套箱中长时间避光保存、器件在恒温恒湿的空气中长时间保存等条件下的光电效率随时间变化曲线,非常的详尽。

      同时,他们文章中的插图画的也确实不错,不是直接从origin软件中导出的那种,看起来很是精致,明显是经过后期二次制作的,不知道是学生自己做的图,还是专门找承接这种业务的公司制作的,抑或者是自己组里养了一个专业的美工。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对于大课题组,尤其一些人比较多的研究所来说,分工会比较细致,专门养一个实验室管理员、安全员或者美工,这种情况还是存在的。

      当然,就算有自己的美工,一般也是兼任的,毕竟一个课题组也没那么图可修。

      就像组里的田晴一样,平常忙着自己的科研工作,当需要制作封面文章的封面,或者投稿高档次文章的时候,就会被拎出来画图、改图。

      把徐正宏课题组的《焦耳》文章看完一遍后,许秋整体上觉得还行,不过总觉得还是稍稍的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许秋认为他们这个工作如果是发am、ees、jacs、nc这个级别的期刊属于正常,发《焦耳》的话,有些许的勉强,毕竟12%的效率在现阶段的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而且他在这篇文章中也没有看到太多新的东西出来。

      如果自己是审稿人的话,多半会给出拒稿的意见。

      不过,现在人家文章都已经发表了,许秋也不好多说什么。

      毕竟影响一篇文章最终会发表在什么期刊上的因素有很多,文章本身的质量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对于大多数文章来说,这方面的因素占比可能还不到五成。

      许秋也大致分析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