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都市言情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章节目录 > 431 携手共进(求订阅)

431 携手共进(求订阅)(2/2)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作者:肥美的韭菜 2021-04-23 07:40
番徐正宏这篇《焦耳》文章能够发表的原因:

      可能是单纯的运气好,遇到的审稿人都比较nice;

      或者是大组光环,大佬的名字在通讯作者的位置一挂,何人敢拒我的稿;

      也可能是因为《焦耳》期刊在收稿方面,比较侧重于有机光伏领域,对有机光伏领域的文章质量要求偏低一些,类似的比如nc,对于偏向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要比纯材料方面的工作更欢迎一些;

      抑或者《焦耳》是新刊,比较缺稿件,刚好邀请了徐正宏给他们期刊投稿,就像之前邀请了魏兴思写综述一样;

      还有可能是《焦耳》喜欢一些有噱头、花里胡哨的东西,比如徐正宏这里用到了“经典给体p3ht”、“多种稳定性测试”等概念,还把文章配图弄得很精致。

      想到这里,许秋突然灵机一动,不管是什么原因,自己之前交给学姐的那个“全溶液、多彩、半透明器件”的工作,就是噱头满满,如果再让田晴帮忙制作一些好看的的图片,或许也可以尝试冲击一波《焦耳》。

      现在《焦耳》的影响因子马上都要奔着30去了,只要文章能中,大概率是不会亏的。

      而且,魏兴思课题组其实也有“大组光环”,之前那篇《焦耳》综述就是主编亲自邀稿的,只要这次投过去的稿件质量不要太拉胯,基本上文章送审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也算是学术圈里默认的人情往来。

      你邀请我投稿,我响应你的号召给你投稿了,那么之后再次投稿的时候,总得给点方便吧。

      类似的情况也包括平常帮期刊进行“无偿”审稿,看似无偿,其实也是有偿的。

      当你为某个期刊审了很多稿件,之后你的文章投稿这个期刊,只要不是那种会让人“一眼拒”的文章,编辑多半会给你一个送审的机会,而不会直接秒拒。

      要知道很多人投稿都是倒在了第一步,也即投稿后直接被编辑拒稿,很多期刊的编辑直接拒稿概率高达三成,甚至五成以上。

      当然,一般的人情也就止步与此了,文章送审后同行会不会把你喷成筛子,那就看你工作的质量如何了。

      除了徐正宏的《焦耳》外,龚远江也发表了一篇acsel。

      龚远江课题组这次做的还是小分子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并将之与非富勒烯受体相结合,实现光伏应用。

      他们开发了一种带有金属锌离子配位的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名为z7。

      不得不说,这种z7材料还蛮有意思的。

      一方面,它的分子结构比较独特,在有机光伏领域中,分子结构中带有配位键的不说是罕见,但也并不常见。

      另一方面,有机光伏材料的光吸收光谱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呈现一个“凸”字的形状,也就是一个峰。

      而龚远江他们的这个z7分子的光吸收光谱是“凹”的形状,具体来说,就是在400-600纳米范围吸光,800-1000纳米吸光,而中间600-800纳米几乎不吸光。

      因而,这种z7材料刚好可以和光吸收范围主要在600-800纳米的itic形成光吸收互补,凹凸结合。

      许秋略作思考,便想出了其中的原因:

      材料表现出光吸收特征,主要是因为分子结构中存在特定的基团,那么当一种光电材料中同时存在两个光吸收性质相差较大的基团,自然就会出现z7分子中这种两个吸收峰的情况。

      另外,还有两篇am工作,其中一篇是中科院的卢长军课题组。

      他们的这篇am,主要做的是聚合物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受体材料同样用的itic。

      一共有四种新开发出来的给体材料,均为d-a二元共轭共聚物,d单元用的分别是bdt和tt,a单元用的是tpd和tznt,然后两两组合,最后研究给体材料分子结构的改变对于其本征光、电性能,以及与itic共混后形貌、输运、光电性能的影响。

      科研圈里,不同课题组遇到同样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比如现在有机光伏领域效率突破的问题,许秋这边主要着重于受体分子的设计、改性,而卢长军他们有聚合物给体材料开发的背景,就倾向于通过给体结构设计来进行优化。

      说起来,像学妹h系列、j系列给体材料中的一些结构单元都是比较老的结构,当初这些结构被开发出来,就有卢长军课题组的一份功劳。

      总体来看,科研圈里不同课题组之间虽然有所竞争,但在同一个领域,大方向上都是大家共同携手向前进步的。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