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都市言情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章节目录 > 462 叠层工作和巨佬撞车了?(求订阅)

462 叠层工作和巨佬撞车了?(求订阅)(2/2)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作者:肥美的韭菜 2021-04-23 07:40
子体系;

    顶电池是pce10:bt-cic,采用的非富勒烯受体bt-cic是一种近红外受体。

    bt-cic之前也和coi8dfic一样,进入了许秋的预选受体库,不过它在模拟实验室中的表现没有coi8dfic好。

    许秋又看了看其他几张图,都是些常规的测试,包括光吸收光谱、eqe、j-v特性曲线等等。

    “怎么样?”魏兴思问道:“对我们构不成威胁吧。”

    “嗯……”许秋回应道:“威胁倒是谈不上,不过……现在我们想发cns的话,15%的效率可能就有些不够了,还是要到16%以上才更加保险一些。”

    “是啊,但那也没办法,总不能拦着其他课题组不让他们做研究吧,反正我们现在已经到155%了,继续加油,希望可以做上去。”魏兴思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最好能在我们寒假放假之前把这个工作投出去,不然可能要多拖一个月的时间。”

    “我明白。”许秋也没心思继续看段云他们修蒸镀仪器了,他带着文献返回办公桌,打算仔细研读一遍。

    其实,许秋一直也在关注有机光伏叠层器件的相关动向。

    但之前都没有看到有人做非富勒烯的体系,这篇工作应该是第一篇非富勒烯叠层器件的文章。

    从这个结果来看,他们大概率也是抱着憋大招的心思,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14%,刷新了现阶段有机光伏的世界纪录,把自己那篇《自然·能源》文章,idic-4f体系的135%给干掉了。

    不过,对方保密工作做的挺好的,之前一直都没有传出风声,大概不是国内的课题组?

    想到这里,许秋看了眼文章的作者,发现果然不是国内的课题组,而是来自漂亮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stephen r forrest课题组。

    这个人许秋还是认识的,是有机光伏领域的巨佬,漂亮国科学院院士,有800多篇论文,文章被引用次数接近15万,h指数170,专利300多个……

    说来有趣,这篇《自然·光学》文章的四个作者,除了forrest是四作加通讯作者外,另外三个都是国内的学者。

    国内大陆的研究者,在论文的名字上,非常容易辨识,就是简单的汉语拼音,一般名在前,姓在后。

    而像是湾省、泡菜国虽然也有很多中文名字的学者,但他们在写英文名的时候,如果是三个字的名字,就会比大陆学者多一个分隔符号“-”,比较容易和大陆学者进行分辨。

    有人说:“国内的清北大学等顶尖高校,是为漂亮国提供人才的后花园。”

    主要是阐述“国内顶尖高校,有很多毕业生流入其他国家”的现象。

    比如forrest的这篇文章,三个作者都是国内的研究者。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说法确实也不算错。

    像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的本科毕业生,每年出国、保研、就业的比例大约各占三成。

    其中,绝大多数出国深造的学生,选择的都是漂亮国,因为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校,基本扎堆在漂亮国。

    而少数申请不到国际顶尖高校的,可能会选择到大不列颠读个水硕之类的镀个金。

    清北大学的具体情况,许秋不是很了解,但多半也和魔都综合大学差不多。

    不过,出去的人确实是比较多,但回流回来的比例也并不算低,因为他们父母亲戚好友都在国内。

    可能只有举家移民的人才会选择长期留在国外,但这样情况毕竟是少数。

    另一方面,出国人数变多,也和科研圈对海外交流经历的硬性要求有关。

    想要搞科研,本科毕业就出国是最划算的。

    因为一些国际顶尖高校并不承认国内的研究生学位。

    清北大学的硕士学位可能还有点用,如果是普通一本的硕士出国的话,可能还需要重新攻读一次硕士,就会浪费比较多的时间。

    而如果博士毕业,选择出国找博士后的话,这个时候通常就需要手里有大量高质量的文章。

    这对于在国内攻读博士的学生来说,还是挺困难的。

    许秋这种am随便发的属于特例。

    绝大多数,90%,甚至可以说95%以上的博士生,别说am,想发一篇am的子刊aem、afm都非常的困难。

    而本科毕业出国,找个大牛组,花费五年的时间,水几篇am的难度并不算高。

    虽然种花家这些年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漂亮国在科研方面仍然是世界老大的地位。

    毕竟,对方有上百年的积累,我们这几十年来虽然是跑步前进的,但对方只是走的慢了一些,并不是完全停滞不前。

    这是一个追及问题,有点类似于国家之间的“三代人的努力”和“寒窗十年”。

    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漂亮国的科研圈里存在一些“臭名昭著”的大牛课题组,只需要在里面接受五六年“监狱般的生活”,就可以稳定到手一篇cns。

    就等于说是用五六年的人生换取一篇cns,但即使是这样,也有不少人趋之若鹜,而且,也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本身也要足够优秀才能有“坐牢”的资格。

    因为一篇cns到手,回国落地就能拿个“青千”,后面再搞一搞,用“坐牢”时获得的经验,来“压榨”国内的研究生,多出点成果,弄个“杰青”身份并不困难。

    到这个时候,科研道路基本上已经圆满了,对于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来说,“杰青”就是尽头,院士相对比较困难,因为可能前面还有上百人在排着队呢。

    接下来,可以选择划水养老,也可以选择不忘初心,继续潜心做科研,不去太过考虑功利的事情。

    换句话说,就是基本熬出头了,在科研方面拿到了一个近似满级的账号,可以相对自由支配的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了。

    除了科研圈外,漂亮国的教育系统也很有意思,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

    它们的策略似乎是把“点数”都加到了大学上,而忽视了中学阶段。

    我们经常听说漂亮国的大学如何如何厉害,但很少听说它们的中学如何如何厉害。

    反而国内有非常多厉害的高中,比如毛坦厂、衡水、人大附中等等……每年都能稳定输出一大堆“考霸”。

    在许秋看来,站在底层民众的角度上,国内的做法总体上确实是为人民考虑的。

    而漂亮国的这种做法其实是资本家固化阶层的一种手段。

    漂亮国虽然能够收割全世界,但资源总量还是有限的,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成为精英。

    它们的结构同样是一小部分精英和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现有的精英会想方设法组织其他普通民众转化为精英,来抢夺他们的位置。

    我们很少在漂亮国听到内卷,是因为内卷本质上就是普通民众相互竞争转化为精英的一个过程。

    漂亮国的普通民众几乎不可能转化为精英,自然就没有内卷这回事儿了。

    底层穷人的孩子,他们会去便宜的、师资条件较差的公立中学,然后实行“快乐教育”。

    这就导致这一批人虽然经历了教育,但实际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比如有些人始终不认为地球是椭球型,还坚持着“地方说”。

    顶层富人的孩子,他们会去学费昂贵的、师资条件非常好的私立中学,他们大多也像国内孩子一样的努力,最终通常可以继承父辈的“精英”身份。

    想想也能知道,如果漂亮国真的全部都是“快乐教育”培养出来的“蠢货”,怎么可能目前还维持着世界老大的地位,早就被种花家给超了。

    它们同样存在着一大批精英在支撑着整个国家,只是在这种模式下,无法发挥全体国民的优势,造血能力不足,这可能会是造成它们衰退的一个诱因。

    最后,中层到哪里都是最惨的。

    中层中产的孩子,如果选择师资条件较差的公立中学,实行“快乐教育”,大概率会堕落为底层,但因为社会福利较好,大概率可以较为快乐的度过一生。

    也有少数试图向顶层冲击的,他们的第一道门槛就是入学私立的学费,因为提前消费、不存钱的思潮,基本上别指望家里出钱,只能靠自己,那么就是助学贷款加上打工。

    私立中学读出来,下一关是大学的学费,同样是一个天文数字,继续助学贷款,最终成功毕业,找了一份比低保高一两倍的工作。

    然后就会发现,自己接受教育的费用,需要出卖自己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人生来偿还。

    仔细一看,这不就是和父辈中产一个样吗。

    努力了半天,最终出来,发现还是原地踏步。

    因此,不少人选择了躺平。

    反正社会福利好嘛,就算混吃等死,遇到突发事件也有联储放水兜底,政府发钱救济,那就躺平好了。

    放眼国内,高价学区房,其实,已经就有一点漂亮国的味道了。

    因此,现在国家已经开始搞一些政策,试图遏制这方面的势头进一步扩大。

    因为教育是突破阶层壁垒的若干手段中,最普适的一种,一旦这条路被封死了,后果其实可以看得到。

    这也是作为后发国家的优势,可以避免重复走一些前人走错的老路。

    如果未来有一天,国内不再有“内卷”,反而可能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因为大概率不是“内卷”被消灭了,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