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科幻灵异 > 纳米崛起章节目录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与专利

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与专利(2/2)

纳米崛起作者:岭南仨人 2021-09-11 05:23
时没有生产任务,生产任务都集中在德州那边”

      “德州哈哈……”任老总似乎想到了什么:“黄总的德州,可让德州仪器寝食难安呀!”

      “时代在变化,说不定日后德州芯片,可以逆袭德州仪器。”黄修远也笑着回道。

      走到生产车间的其中一条生产线旁边,这是龙图腾和蜗牛工业联合打造的芯片生产线,零部件除了自己研制,其他都采用了国内企业的产品。

      这条生产线,目前正在试生产,任务是给芯片设计实验室流片,比起一次流片几千万起步的光刻法,纺织法的流片成本低得可怜。

      “任总,近期的芯片生产线订单,可能需要排一段时间,很快只能在明年六月份左右。”

      任老总表示理解:“没问题,反正现在海思那边正在适应新工艺,我们初步是打算设计一些简单的芯片,cpu和gpu没有那么快。”

      “简单芯片也要流片的,如果有需要可以找龙图腾,我们这边的生产线,目前都用在流片上。”

      “非常感谢。”

      看着正在快速运行的生产线,任老总、徐军等人,也不由自主的露出羡慕的表情。

      目前缁衣—1的销售价格,一条生产线加上配套一共6000万。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华为一口气就订购了50条生产线,一共是30亿的订单。

      实际上,缁衣—1的生产成本只有七百万左右,真正大头的地方,是知识产权方面。

      6000万的价格,性价比相当不错,就算是用来生产40纳米级别的cpu之类,缁衣—1也是可以做的。

      比起一条生产线几十亿起步的光刻法,纺织法可以用生产线数量,来提高芯片生产量。

      另外龙图腾卖生产线,设备本身的利润虽然挺高的,但是真正的利润,在于半导体材料的供应。

      其实缁衣—1的技术含量不高,如果华为、中兴之类下定决心,要不了一两年,就可以模仿出来。

      但是纺织法的关键,不在于加工设备,而在于纳米线的大规模量产。

      毕竟当年西方产业界,在纳米线路线、湿法光刻路线的考量中,就因为纳米线无法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才选择了湿法光刻。

      而龙图腾的缁衣—1,关键在大规模量产的纳米线上,纳米线半导体材料的技术,基本被燧人材料垄断了。

      各种纳米线材、硅纳米电镀剂、离子沉积剂,只能向燧人材料采购。

      事实上,随着纺织法芯片的消息出现,全世界的半导体产业中,除了英特尔、德州仪器、英伟达、格芯、台积电、三星、联发科这些芯片制造企业,感到巨大压力外。

      光刻巨头阿斯麦,和其他半导体上游的东京电子、应用材料、信越、lg、西门子这些公司,更是受到了当头一棒。

      阿斯麦的股价在三天内,就下挫了286%,其他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基本就是一片愁云惨淡。

      对于这些公司的遭遇,在汕美的黄修远,并没有去关心,他陪同任老总、徐军等人,考察了芯片生产线。

      当天晚上,双方又在芯片专利上,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方案。

      华为、中兴、大唐、紫光这些公司,虽然没有生产芯片的能力,但是在芯片设计领域,还是积累了不在少数的专利。

      这些专利对于缺乏底蕴的燧人公司而言,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