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仙窝 > 历史军事 > 民国之文豪崛起章节目录 > 181【美国推销员】

181【美国推销员】(2/2)

民国之文豪崛起作者:王梓钧 2018-10-27 21:35

    好吧,最后是花100美元贿赂探员,双方皆大欢喜100美元,足够此时的美国普通工人工作两个半月了。

    而做成生意的亨利,则飞快地跑进股票交易所,把今天赚的钱大部分换成股票,只留下少数生活开支以备不时之需。

    1927年的美国,制造业形式不断下滑,失业人数连创新高,但股市却如火如荼。到1928年初,股市已经疯狂了,甚至连乡村小镇里不识字的农妇,都整天谈论着股票。

    亨利这几年靠贩卖酒类相关产品,已经赚足上千美金,陆陆续续都投进了股市当中。如果这些钱变现取出,大概有5000多美金,足足翻了五倍有余。

    亨利打算再过一年,他就拿这些钱做启动资金,建个小厂专门生产葡萄砖,重整家族酿造事业。

    给母亲和弟弟妹妹买了些面包,亨利又扭头走进一家书店,问店员道:“有新书吗?”

    店员殷勤地介绍说:“元旦这天有十多本新书出版,请跟我来!”

    亨利喜欢读书,他本来的理想是做一名学者,尤其爱好地理、历史和文学,可惜为了养家他不得不当推销员,把自制的葡萄砖卖给广大守法客户。

    “咦,詹姆斯卡贝卡的银马,不是一年多以前就出版过吗?”亨利指着一本新书问。

    店员解释道:“这次出版的精装修订版,而且新加入了几篇小故事。”

    “是吗?那我一定要读读。”亨利笑着说道。

    从1919年到1939年,是美国文学的黄金年代。这20年间,美国一共出现七名诺贝尔文学奖得住,其中包括五位家、一位诗人和一位剧作家。

    美国的国民也喜欢买书读书,特别是20年代,因为社会蓬勃发展,中产阶级大量增多,底层平民的识字率和存款也在不断提高,美国出版界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兴盛的出版市场,甚至提高了出版商的道德思维。

    尤其是那些大型出版社,认为图书是一种特殊物品,具有公共价值,好的图书应以智性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尊。他们把出版图书奉为“观念的行业”和“绅士的生意”,观念的先导性是图书的灵魂。

    有时候发现一本好书,大型出版社甚至宁愿不赚钱,也要疯狂地去推广发行,他们坚信让读者接触真正的好书才是出版的使命。正因如此,这个年代美国图书出版行业的年利润率只有3到4,甚至低于银行存款利息,但出版商们仍然乐在其中。

    这种情况,直到80年代才开始转变,那时的图书出版成为第二娱乐业,出版出图也衍变成纯粹的商业行为。

    当然,即便是20年代的美国出版业,赚钱仍旧放在第一位,努力推广不赚钱的好书,也不过是增加出版社影响力的手段而已千万别相信资本家的良心。

    亨利从书架上取下银马,又走到一部分为上下两册的图书面前,他问道:“这部大国崛起,是哪位著名学者的作品?”

    店员介绍说:“这是一个中国学者写的,听说历史学界评价极高,马卡斯先生还准备为这本书作序。”

    “是哈佛大学的马卡斯先生吗?”亨利问。

    “是的。”店员笑道。

    亨利礼貌地问:“我可以先翻阅一下吗?”

    店员说:“当然可以,请便。”

    亨利打开大国崛起的上册,首先读了马卡斯的序,只见上面写道:“大国崛起一书,我曾陆陆续续读过它的部分篇幅,都是我在欧洲的朋友寄来的。我非常高兴它能在美国正式发行,此书论据清晰、鞭辟入里、雅俗共赏,不论是专业的学者,还是普通的市民,都可以从中找到乐趣。如果你是一位历史专业的学生,或者是历史爱好者,那么千万不要错过”

    马卡斯先生推荐的,一定是好书!

    亨利这样想着,开始翻阅正文。他从荷兰篇读起,不知不觉便陷入其中,完全忘了自己还在书店里。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店员终于忍不住提醒:“先生,你是否决定了要买它?”

    “啊?哦,当然,”亨利如获至宝地说,“我必须买下来,这是一部神奇的作品,我从没看过如此伟大的世界史著作。”

    大国崛起的美国定价,全套1美元80美分。不便宜,但也不贵,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都不到,如今美国工薪阶级的周薪大概在12到14美元。

    亨利捧着大国崛起和银马回家,他连吃饭都顾不上,抱着面包边啃边读,完全忽略了时光的流失。